赋能三甲加快出海国内诊断服务巨头的破“内卷”之法_中欧体育app全站_zoty中欧体育官网

中欧体育app全站.赋能三甲加快出海国内诊断服务巨头的破“内卷”之法

发布时间:2024-04-01 18:58:37 来源:zoty中欧体育官网 作者:zoty中欧体育 中欧体育app全站

  面对行业内卷逐日加剧的诊断市场,陈海斌感慨,迪安诊断能在国内顺利发展28年,当年“竹林战略”定位的确认至关重要。

  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核酸及抗原检测迅速融入百姓日常生活,IVD(体外诊断产品)概念也从医疗行业实现“破圈”,庞大的业务支撑下,同一条价值链上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迎来扩容机遇。

  风口之上,千人入局。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目前全国存续的ICL机构为2721家,2020年成立254家,2021年成立391家,2022年成立558家。疫情之前,这一数字在1500家左右,短短三年几乎实现翻倍。

  但走入2023年,国内医疗诊断市场规模增速开始放缓,当年成立的ICL机构仅有227家,关停、并购潮涌现,企业净利润大幅下降,“新冠后遗症”在多点显现……疫情红利过后,医疗诊断服务还有哪些发展之路?媒体、投资人、医疗从业者将视角投向国内头部企业。

  2004年转型ICL的迪安诊断,正迎来自己进入该领域的第20个年头。作为国内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先行者,迪安诊断靠先发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在2017年就完成了全国范围的ICL布局。

  但企业永远走在寻求增长的道路上。迪安诊断创始人、董事长陈海斌坦言,随着行业内卷加剧,迪安诊断在国内已经从拼速度、做宽度,到了拼精度、做深度的阶段。在国内,他们瞄准了精准医学的新风口,与此同时,ICL海外布局也同步展开。

  欧美ICL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想要扎根中国,必须因地制宜。用陈海斌的话说,打开院内市场需要切中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迪安诊断和其他国内早期入局ICL的公司先是瞄准了广大的县域市场,尤以二级医院为主。但在这块“蛋糕”被瓜分完毕后,响应三甲医院的潜在需求,就成了下一个突破口。

  带着这样的目标,陈海斌与团队走过全国几十家三甲医院,在不断地学习与总结中,他将三甲医院按需求细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县市级的三甲,控本增效是他们在县域突围的核心抓手,例如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全国闻名的东阳市人民医院。第二层是地市级的三甲,他们的目标更多聚焦于放大优势学科的影响力,以此吸引周边区域甚至是省外的病人。第三层则是省部级三甲,他们代表着国内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和临床研究能力,在诊疗方面,这些三甲都有争创“双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在科研方面,则在向研究型医院方向靠拢,尤其体现为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强烈需求。

  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陈海斌看来,生物医药行业必须遵循医学发展规律,医院是医学创新的策源地,从疾病诊断到治疗,从临床、科研到转化、应用一体化的整个闭环都绕不开医院。在精准医疗日趋普及的大趋势下,实验室新技术与临床疾病诊断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可预测、可预防及个性化的一体化医疗服务。

  自2015年美国首次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以来,不到十年时间,这个概念的疾风刮遍了全医疗产业链。目前,精准医疗在我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大踏步向前迈进。

  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诊断精准才能对症下药。把准这一脉搏的迪安诊断,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6年,他们在国内率先探索精准中心服务模式,不同于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也不同于与县级医疗机构以“深度合作共建”形式打造的区域检验或病理中心,精准诊断中心是就特检项目,与国内三甲医院建立联合实验室,目前已导入领先的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平台及运营服务。

  截至目前,迪安已经在全国建设了60多家精准诊断中心,在帮助医院解决临床检测需求的同时,也赋能医院的学科建设、临床科研和成果转化。

  医疗在中国是一个备受政策影响的行业。2009年,原卫生部印发《医学检验基本标准(试行)》,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合法地位正式确立,检验市场迎来春天,但随之而来的技耗分离、带量采购、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都在不断推动诊断企业调整经营战略。

  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危险的,但盲目的多元投资可能导致组织能力和人才跟不上,从而失掉核心竞争力。怎么办?

  陈海斌与管理层决定在同一条价值链上做文章,“以ICL为主业与根基,让上下游业务可以相互促进发展,东边不亮西边亮”。从这一原点出发,沉淀下了现有的“竹林战略”。面对行业内卷逐日加剧的诊断市场,陈海斌感慨,迪安诊断能在国内顺利发展28年,当年这一战略定位的确认至关重要。

  从上游的研发生产到中游的诊断服务,再到下游的健康管理,构成了迪安诊断三位一体的健康诊疗产业链。

  凭借海外大厂产品代理和广泛的销售渠道,早期的迪安诊断迅速打开了国内ICL市场。但代理产品营收虽可观,利润却并不高,而对于迪安诊断这样的行业领跑者来说,想要更上一层楼,创新能力一定是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因此,在上游端,迪安将重心放在了自产产品上。

  迪安生物围绕妇科感染、数字病理、免疫组化以及宫颈癌筛查等提供“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智能一体化”系列产品。从海外引进的凯莱谱团队,重点围绕临床诊断、多组学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和转化三大应用方向,自主研发生产临床质谱试剂与仪器,以及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国产核心原材料等。迪谱诊断则专注于高端分子诊断设备及其创新型诊断试剂盒的研发生产。

  陈海斌透露,在产品方面,迪安诊断未来会保持更开放、自由的心态,以收购、专利转让、License-in等形式加快研发效率,同步搭建配套赛道,快速突破市场。

  新冠疫情将国内体外诊断行业推向了新的高峰,分子诊断市场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坐拥“产品+服务”全链能力的迪安诊断优势明显。

  在2022年报中,迪安诊断的诊断服务业务总收入大幅增长,但年底账面上大额的应收账款也为企业的进一步拓展埋下了风险。

  在与“医学界智库”的对话中,陈海斌并未回避应收账款对公司发展节奏的影响,但他也表示,纵观全球,整个医疗行业都在面临产业周期带来的挑战,迪安诊断需要先做好自己,回归经营的本质,回到管理的常识。

  在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迪安诊断列出了六大重点工作任务,“推进组织变革的深化:优化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积极精兵简政”位列其中。

  当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也并不全是负面影响。陈海斌表示,疫情打开了IVD行业的天花板,“以前几乎所有药械企业都围绕疾病来做研发生产,疫情很好地教育了我们的企业与民众,让人们认识到预防保健的重要性”。

  其实,健康管理也是迪安诊断在产业下游布局的重点。在疾病的早诊早筛方面,早在2020年,迪安诊断旗下迪安健检就与安吉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打造了余村“智慧健康驿站”,即在农村的老年活动中心设置驿站,由迪安派遣专门的健康管理员进驻,负责为老人做每日的健康数据监测,同步拉通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如有异常数据及时传输,再由基层医生介入,实现个人或家庭终端与区域智慧健康平台数据互联互通。

  这一做法缓解了乡村百姓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看病远、看病难的困境,国家卫健委也多次组织调研,对这一打通疾病治疗与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的做法表示肯定。

  但陈海斌也表示,虽然迪安正在积极布局下游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但疾病筛查与财政支付相关,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换句话说,迪安的健康管理业务会有节奏地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社区先行,然后再逐步下沉到县域医共体下的乡镇卫生机构中。

  2022年,迪安诊断子公司迪安生物凭借自研产品率先撬开海外市场,目前,其数智化病理产品在东南亚、欧洲、中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获得注册证近60个。

  和国内多年的布局类似,迪安的目标是将“服务+产品”的优势复制到海外。从2017年完成ICL全国布局后,陈海斌就经常带领团队到海外进行对标。欧美、日本等国家的ICL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成熟市场,西线的中亚、中东地区文化差异较大。综合区位、政策与文化等因素,迪安诊断将出海的首个区域锁定在了东南亚。

  两轮调研后,越南成为诊断服务国际化的第一站。其医疗诊断行业进程大概相当于20年前的中国,第三方检验实验室概念刚刚兴起,还未形成规模化效应,但人口出生率正值高峰,市场潜力很大。

  虽然越南的体制与中国类似,但陈海斌坦言,筹建新实验室的过程还是比预想中慢了一些。“出于越南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需要在本地招兵买马,选址也经过了多次调整。”

  不过,进入新市场总是要不断磨合与适应的,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迪安诊断在越南胡志明市的首家第三方检验实验室准备工作已就绪,或将于今年上半年进入试运营阶段。

产品说明书